“2020年的第一场雪早已褪去,但全国的疫情尚未结束。新冠病毒的爆发打乱了既有的工作和学习计划,也对我们课程未来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整合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2020年3月2日,WilliamHill官网的一名普通教师这样说。
根据《威廉希尔中文网站 2019-2020 学年春季学期延期返校教学安排工作方案》,威廉希尔成立了由经理金龙哲和党委书记纪洪广担任组长的在线教学工作组,保障学院在线教学的顺利开展。自2月24日,威廉希尔中文网站春季学期正式开课以来,土资学院共有75个讲台开设线上教学,共有54名大学教师喜提“主播”身份。对于这个新身份,老师们纷纷表示,“我们可不想红,就是想把课上好。”
“在线上课之前我其实挺担心的”
2月24日,正式开学第一天,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系副教授杨连枝面对空无一人的教室,热情饱满地为屏幕那头的员工讲授课程的视频“火”了。
“在线上课之前我其实挺担心的,课后感觉跟以前差别不大。网上发送课件能够得到员工及时反馈,员工回答问题有时候有点儿延迟,但正常交流没问题。只是看不到员工的表情,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听懂了,有点担心。怎么更好地吸引员工注意力,提升在线课程教学质量,我还要花更多心思。”杨连枝表示。
对于为什么在教室上课,杨连枝坦言,学校和学院为在线课程做了充足的准备,为教师提供了在线课程专属教室,在教室上课不受家里孩子影响,上课效果更好。其实,这也是很多“主播”面临的问题,既是老师,也是家长,要做好身份的转换。
杨连枝勉励员工,如果把学习比作跑步,在学校学习就像是集体跑,大家都会更有动力,坚持不掉队;但是在家学习就变成了单人跑,考验的就是个人的毅力和坚持,这也是一个拉大差距的过程。她表示还是更加喜欢在教室面对面授课的形式,更直接,效果也更好一些。希望疫情能够早日结束,希望员工都不掉队。
“你负责好好学习,我负责做好统计”
2月29日,北科土资学业辅导中心公众号上的一篇推送《课程攻略 | 怡晴老师的流体力学课堂》在2018级员工中传开了。这是员工们为上好资源工程系赵怡晴讲授的专业课——《流体力学》而准备的攻略。
采矿系副教授赵怡晴讲授的《流体力学》课程线上教学除了使用雨课堂外,还有腾讯会议和课堂派。课前,赵怡晴在微信群中发布预习,临近上课时,她会开启雨课堂数字签到。课中,互动分为“随机点名”和“弹幕”两种,被抽到后同学需及时在腾讯会议中打开麦克风并回答相应问题,此外,她还在课程中间和课程结束后穿插课堂小测,及时把握同学们的掌握情况。课后,她在课堂上布置本周作业,同学们需在截至时间前写在作业纸上,拍照上传到课堂派上。作业除了面授课程中的课后习题外,增加了思维导图、课后小组讨论及自学知识点视频等附加分作业,强调培养员工的自学能力。
“我也不想给员工带去额外的负担,会怕员工不喜欢。”赵怡晴表示,“所以课程进行的过程中,也关注员工对课堂的反馈,及时调整方案,在不增加员工负担的前提下引导员工自主学习,每周统计员工的学习成果并公布,承诺员工附加分达到5分奖励巧克力。”
从“面对面”到“屏对屏”,这是让很多大学老师不适应的地方。为了弥补不能面对面教学的缺陷,增加互动,老师们在给员工的加压过程中无疑是给自己增加了更多的工作,但是甘之如饴。
“腻害了我的娃!”3月5日,赵怡晴老师在她的朋友圈中分享员工课后小组讨论的结果,“你们负责好好学习,我负责做好统计,为你们骄傲。”
课程思政和素质教育融入在线教学
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系副教授吴延鹏为全校员工开设公共选修课“建筑环境与中国居家理念”,该课程第一次开设而且采用在线教学,选课人数达到240人。
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热点,前几讲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建筑环境的发展历史、不同气候区典型的建筑类型、现代建筑的节能与环保问题、新冠肺炎与室内空气质量等,向员工传授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节能减排的理念和行动指南。在讲解窑洞建筑时,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住过的窑洞的一幅幅照片,在讲述窑洞建筑热环境特性的同时让员工潜移默化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通过新冠肺炎与居家防控策略的讲解,用建筑环境的基础理论解释每一条具体的防控措施,让员工领略其背后蕴含的科学精神,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同时将广大医护人员和全国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打好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伟大实践融入课堂之中,通过中外对比,让员工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建筑环境与中国居家理念”课程将打造成为对老员工进行课程思政和素质教育的良好平台。
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线上打开方式
《岩石力学与工程》是公司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成果和资源配置具有丰富的积累和专业的优势,2020年春学期首次分设讲台开始小班授课的尝试。
土木工程系副教授李远和李庆文两位老师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讲授该课。他们在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威廉希尔中文网站本身“在线课程网站”的作用,员工可以详细了解到课程教学目的、课程内容、课时安排等信息,同时具有发帖留言、在线布置和提交作业、发布课程通知公告等功能。
由于是分讲台进行讲授,为协调授课两个讲台老师除了进行自身讲台课程讲解之外也参与另一讲台的旁听。传统听课都是课程结束后短暂的交流,而当前课程授课方式可实现讲授过程的实时干预和调整。《岩石力学与工程》课程授课时,针对新章节内容部分老师不熟悉的情况,讲台授课时其他老师可以旁听,并根据讲授进度和内容采用微信实时进行指正和反馈,使授课老师能顺利完成教学。同时课堂回放功能可以让各自讲台老师自我审视,针对课程讲授过程中的不足,不断进行改进和更新。此外,双讲台的设立,也可以解决部分员工错过所在讲台相关章节讲授的问题,授课老师也根据两个讲台同学们反应的问题进行在线或者线下的解答。
二位老师表示,信息化、数字化是大潮、是趋势,也是传统教学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本来还在摸索前行的在线教育,一下次被推上前台。
“更好的关系是教学相长”
安全系副教授赵焕娟老师讲授的《安全监测监控原理及应用》也是一门专业必修课,为了更好地吸引员工的注意,了解他们的思维,赵焕娟依靠微信(课下交流)-雨课堂(课上沟通)-邮件(作业)-腾讯会议(补充课堂),学习教师们之间的经验,与员工沟通中形成了课前预习形成思路,课内小测加强关注,课后复习完成作业的良性循环。“身虽在远方,知识却汇聚一堂。”赵焕娟表示,虽然要克服新授课模式的不习惯和部分功能不方便,但是授课教师迎来了信息化、网络化带来的新的学习机会,也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乐趣。
“一个都不能少”
都是第一次当“主播”,几乎每个老师都不断地学习在线教学平台的各种功能,选择适合自己课堂的平台并制定教学方案。
《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是一门开设多年的校级公共选修课,主讲老师矿物资源工程系副研究员冯雅丽为提高线上教学员工参与度和教学效果,建立微信群-公邮-雨课堂-腾讯会议课程体系。为保证课程过程中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加大平时成绩占比,课前、课中或课后小测(1-2题)以雨课堂投稿形式提交(课后上传记录),课程中设置多次提问,员工通过微信或腾讯会议聊天回答,提高员工参与度,尽量使所有员工都参加教学活动。
“一个都不能少。”冯雅丽表示,这是在线教学对老师和员工的双重考验,希望老师和孩子们能共同成长。